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方式;學生課余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份。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走廊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于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
校園文化的功能:
1、提升素質
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2、塑造情操,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3、營造氛圍
再次,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服務內容:
(一)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風、教風、學風、建筑物標語;
(二)校訓;
(三)?;?;
(四)校歌;
(五)校旗;
(六)學校宣傳欄;
(七)風雨走廊學生宣傳欄;
(八)科學長廊;
(九)室內字畫裝飾;
(十)校園提示牌;
(十一)校園示意圖;
(十二)建校志;
(十三)校園內建筑命名;
(十四)校內景觀、雕塑;
(十五)校園燈光;
(十六)校園網絡文化;
(十七)校史陳列室;
(十八)學校宣傳片;
(十九)辦公識別系統;
(二十)師生校服;
(二十一)組建教師合唱團;
(二十二)???、校報、學生社團。